01、缘起
在工程实践中,的确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奇奇怪怪,自己在实验室环境中打死也不会想到,或者想到也懒得解决的问题。根据墨菲定律(Murphy’s Law),“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还是应该把能够想到的故障解决在萌芽当中。
记得在之前的博文 墨菲定律:都是温度惹的祸[1] 中提到电路的热稳定性影响的今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部分队伍的声音信标作品,在室外比赛高气温比赛环境中,没有能够完成现场的比赛。
今天提到的是另外一个古老工程设计的例子,由于没有对电路对外端口保护设计得到,不仅造成现场调试过程中屡次造成核心主板的烧毁,同时也使得工程周期延长了。
在 拨回旧时光[2] 博文中记录了我在去年最初了解到该仿古电话项目的内容:是利用现在网络技术对传统转盘电话机进行改造使其仍然具有基本的通话功能,人机界面仍然包括有转盘拨码、振铃、听筒受话等元素,而语音传输则采用网络数据传输的方式。它是为欧洲市场定制的产品。所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是 解决老式电话机中振铃高压交流信号(40 ~100V)的产生[3] 技术。
02、问题
当时电话机其他的电路前面别人都已经设计调试完毕,只剩下电话振铃电路如何驱动。
电路板供电电源为 12V。采用简单的 BOOST 电路获得大约的 E=40V 直流电压,然后通过桥电路驱动电话机振铃线圈,可以达到 E×4/π,大约 51V 峰峰值的等效基频交流电,可以稳定驱动电话的振铃动作。
后来,仿古电话进行小批量生产的时候,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对于不同的电话测试的时候,会出现随机烧毁核心电路板的问题。
此时,只能重新对之前别人设计的电路进行重新分析,原来故障的隐患就是来自于电路端口保护的缺失。在原来电路板与电话机引线接口中,大约有多组信号线,包括听筒、摘挂话机、振铃、拨码脉冲以及麦克风信号等。存在着一些信号直接连接核心板的 IO 口,但并没有进行端口信号保护。
在接口引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信号耦合,这就会使得那些直接连接核心 MCU 的 IO 的引线容易受到强信号的干扰和冲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