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 中国5G vs 日本5G,优势在哪里?
    • █ 通信技术演进的“潜规则”
    • █ 推进5G-A,为什么是必然选择?
    • █ 最后的话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跳过5G和5G-A,直接发展6G,可行吗?

05/07 10:30
499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最近小枣君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觉得很有意思。

新闻是这么说的:

近日,日本NTTdocomo等4家公司宣布,合作研发了适用于亚太赫兹频段的100GHz和300GHz的无线设备,并在这两个频段实现了100Gbps的超高速传输。他们认为,这项成果有望推动面向6G的相关研究。

新闻还说:

日本在2020年就提出了“beyond 5G推进战略”。他们计划在2025年前后起依次确立关键技术,到2030年前后开始提供beyond 5G通信服务。届时,日本的接入通信速度和同时连接终端数要达到5G时代的10倍,而核心通信速度是现在的100倍。

这还不是新闻的重点。重点是,针对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日本自己的专家,先泼了一盆冷水——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表示,日本企业现在瞄准了6G,想尽快在6G领域获得技术主导权,但是这样的战略是否会成功是个未知数。

之所以对日本的6G战略提出质疑,丸川知雄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

(日本的)5G基础设施整体依然比较落后,运营商也没有推出具有吸引力的5G服务。

丸川知雄表示:日本政府大力推进6G发展,但现实是5G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在东京闹市区能接收到5G信号的概率还算高,但在郊区的许多地方,几乎接收不到5G信号。5G的标准技术里,日本企业只占5%,日本在5G技术领域并不占有主导权。而且5G设备成本又高,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所以基站数量不够,导致用户往往接收不到5G信号,只能凑合用4G。

他还说:消费者使用6G必须要有足够吸引他们的新服务、新产品。……如果6G开始使用,但是使用手机的方式跟现在没有变化的话,聪明的消费者会选择更便宜的5G。

短短几句话,直戳日本5G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产业生态以及服务应用上的痛处,可以说是相当犀利。

丸川知雄的观点,值得日本通信产业界深刻反思。那么,我们中国的5G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 中国5G vs 日本5G,优势在哪里?

国内5G正式商用已经有五年了,所取得的5G网络建设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基础设施方面,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数量全球第一。我们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实现了城市和乡镇的全面覆盖,以及行政村的基本覆盖。

技术标准方面,同样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已经达到了42%。

产业生态方面,全球四大设备商我们占了两个。国内拥有很多优秀的通信企业,也有完整的5G生态产业链

服务应用方面,也就是丸川知雄所说的“新服务、新产品”方面,我们也比日本的情况好很多。

截止今年2月,我们5G用户数已经超过8.51亿。在个人消费领域,5G早已成为主流技术。基于5G的4K/8K超高清视频、VR/AR体验、云电脑、云手机等业务,已经非常普遍。

在垂直行业领域,落地成果更为显著。截至今年4月,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都有大量的落地案例,“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

换言之,中国5G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产业生态以及服务应用上,是具有显著优势的。

强大的5G网络,不仅给手机用户带来了很好的网络体验,支撑了繁荣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也给垂直行业用户推动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

根据研究机构测算,2023年中国5G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高达1.86万亿元。

█ 通信技术演进的“潜规则”

中国5G的硬实力,值得我们为之自豪。这种强大实力,也使得我们在发展6G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我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日本。

那么,中国的5G,为什么会这么强呢?

我个人总结,就八个字——“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关于中国的通信事业发展,有一句著名的二十字总结,大家应该都听说过——“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

前文中提到的所有建设成果和竞争优势,都不是一蹴而就获得的,而是通过漫长的积累和沉淀,逐步实现的。

通信是一个高科技领域,技术的研发都是从基础开始。研究的时间越长,根基就越深厚,专利壁垒也就越高。

所以,大家会发现,通信行业的大企业,都是数十年以上的历史,很少出现小公司突然崛起的情况。而且,通信的产业链,往往也需要数十年才能形成,不是简单砸钱就能马上见效的。

从应用的角度,同样需要时间进行孵化。

国内经常提到的“适度超前建设”。意思就是说,先适当建设一些新技术的基础设施,然后用这个设施,去孵化应用。

当年3G就是这样。有了3G,才有了智能机。智能机反过来又推动了4G。

如果没有建设和使用过5G,没有体验过5G的高速率、低时延,那么,谁也不会知道,5G到底能解决什么痛点。

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是网络建设和运营的角度。

移动通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很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

国内当年建设1G和2G的时候,在安装、调测和运维规范上毫无经验可言。很多基础常识,都是国外厂商现场教的。

后来,在不断的建设中,才形成了通信网络的标准体系,还积累了人才和经验。这也是后来3G/4G/5G能够快速完成规模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进行技术迭代和探索,是多么的重要。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捷径,也没办法“跳过”。

█ 推进5G-A,为什么是必然选择?

如今,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5G网络的建设。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已确定176个国家和地区的585家运营商进行了5G方面的投资。全球5G用户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渗透率不断提升。

这么多运营商投资5G,既是因为这是网络的合理演进,也是因为5G能够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相比2G/3G/4G,5G不仅拥有更强的网络性能,也拥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它能够给运营商带来更高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完美的网络体验,能够为各个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场景提供赋能。

在建设和普及5G的过程中,再次累积了一些新的需求,也发现了5G在应用场景上的一些不足。于是,就需要在5G的下一步演进中,把问题解决。这就有了5G-A。

相比5G,5G-A的改进是多方面的。

从网络性能来看,5G-A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实现万兆下行和千兆上行。对终端手机用户来说,我们可以从5G时代的“人人百兆”,再上升一个数量级,达到“人人千兆”。

从网络应用来看,5G-A带来了感知、无源物联等新的能力,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

从网络自身来看,5G-A能效更高,更加绿色环保,且引入了更多的智能,网络变得更加容易驾驭,运营效率变得更高,运营成本也下降了。

在5G中尝到了甜头的全球运营商,都非常看好5G-A的发展前景。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10家运营商启动了5G-A商用计划,超过30家运营商开展了相关技术验证。

在国外,stc集团、阿联酋du、阿曼电信、沙特Zain、科威特Zain等运营商,纷纷发布了5G-A商用试点网络。

在港澳地区,中国移动香港、澳门电讯、香港电讯、和记电讯等,已从5G-A技术验证阶段逐步进入试商用/商用部署阶段。

内地的5G-A,就更不用说了。3月28日,中国移动于率先公布首批100个5G-A商用城市名单,并计划2024年底前将5G-A商用城市扩大到300+。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在全面推进5G-A的商用落地。

作为用户,我们在国内很多城市的热点区域(例如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已经可以体验5G-A。运营商在这些区域采用了3CC载波聚合,部分区域的峰值速率已达到5Gbps以上。

运营商基于5G-A网络发布的5G-A套餐,满足了日益涌现的高清直播、VR/AR、裸眼3D、云游戏、全息通信等极致体验需求。在工业制造等垂直行业场景,越来越多的5G-A落地案例出现,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 最后的话

总而言之,5G和5G-A的成熟及领先,是发展6G的重要前提条件。

尤其是5G-A,它比5G更快、功能更多、性能更强、更绿色且更智能。

不断加速的5G-A,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精彩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专家认为日本5G发展不充分可能影响其6G发展》,中国日报网。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CC430F5137IRGZ 1 Texas Instruments 16-Bit ultra-low-power CC430 Sub 1 GHz wireless MCU with 12-Bit ADC, 32kB Flash and 4kB RAM 48-VQFN -40 to 8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7.53 查看
KSZ8895FQXI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ETHERNET TRANSCEIVER
$13.59 查看
TLE6250GV33XUMA1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rface Circuit, BICMOS, PDSO8, GREEN, PLASTIC, SOP-8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1.22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通信行业知名新媒体鲜枣课堂创始人,通信行业资深专家、行业分析师、自媒体作者,《智联天下:移动通信改变中国》丛书作者。通信行业13年工作经验,曾长期任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2/3/4G及5G相关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曾担任中兴通讯核心网产品线产品经理、能力提升总监、中兴通讯学院二级讲师、中兴通讯高级主任工程师,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