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的浪潮推动下,智能座舱都从概念走向量产,车载显示屏进行巨大的变革;但想象中属于Mini LED的泼天富贵并没到来。那么问题来了,智能座舱都从概念走向量产,是什么拦住了Mini LED背光批量上车?
近期,在行家说『Mini背光与薄膜Micro LED商业化2.0 高峰论坛』上,多家企业高管围绕技术、车企生态、产业链配合、用户考量等提出了Mini LED背光车载应用挑战来自于车企对成本的考量,以及Mini LED上车的机会及方向。
01、车企对Mini LED背光成本敏感度提高
成本优化是提高Mini LED背光技术渗透的关键,也是上车必须跨过的一道坎。综合多家厂商观点发现,由于新能源汽车内卷,贴近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导致车企对成本敏感度的提高。
鸿利显示副总经理桑建表示,虽然一开始车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但是随着新能源车内卷的程度,车企及Tier 1对成本的关注度十分高。在这种背景下,Mini LED是一定要适用市场需求,怎么做到低成本。
瑞丰光电研发技术专家朱剑飞同样认为,当前在车载市场,一些新技术在教育客户的时间和验证成本高于其他领域。最显著的表现是,车用市场会更全面评估新技术的必要性和领先性。尤其国内新势力迭代速度加快,体现在成本及性能需求释放、升级迭代等方面。所以我们要做好成本控制,同时迅速响应跟上车厂验证节奏的思路,尽量去贴近相关的需求,以消费品的节奏做车用市场。落到显示技术与成本上,车企现状需求是采用LCD的成本来实现OLED的画质。据芯格诺CEO张建良博士介绍,在画质达到客户的期待值,在成本上很难达到这个量级。当前对Mini LED背光成本期望值是LCD的1.2倍;现在实际的Mini LED成本是LCD的2-3倍,而OLED更贵。
TCL华星MLED技术组组长查国伟表示,关于成本,我们常常提到较LCD贵1.4 - 1.2倍,1.2倍也是今年我们的目标,如果能做到这件事情的话,其实对行业来讲可能,可能是新的机会。针对于成本优化,芯格诺CEO张建良博士以电视发展轨迹为例,Mini LED背光电视通过导入AM背光驱动、单面铝基板方案实现大幅降本;目前上车主流且量产的方案是PM 驱动方案、FR4等多层板方案,价格很贵;可借鉴电视发展轨迹,相信未来1-2年后,AM驱动方案一定会在车上应用起来,单面铝基板的方案也会带来一定的降本空间。除了成本外,Mini LED背光上车另一个挑战,来自于车企与供应链之间的信任度,其中包括技术的成熟、成本优化及品牌产品的认可度,需要有一段建设的时间。
02、Mini LED上车的机会及方向
会上,航盛电子、鸿利显示、华引芯等多家厂商重点提及了驾驶中的安全性问题,认为Mini LED背光上车应用大部分集中仪表屏、中控屏,且具备竞争力。
航盛电子产品专家廖纬德基于用户体验介绍,人类获取信息维度,83%来自视觉;所以车载显示打造是要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同时减少对用户驾驶的干扰。在仪表屏、方向盘下方显示选择Mini LED可以高效规避环境光带来的影响。而在车载显示上,仪表屏的要求是最高的。华引芯 Mini&Micro-LED技术研发负责人尹磊博士表示,仪表屏对外观、背光颜色和强度、环境上有高标准要求,尤其不能出现漏光及闪烁现象,对驾驶造成影响,而Mini LED的应用具备竞争力。鸿利显示副总经理桑建以采用昼夜行车为例介绍,在中控、仪表上使用Mini LED高亮显示,在强光环境下既能清晰显示,且在夜晚行车时,Mini LED能降低光污染,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能。另外从产品形式来看,车载显示呈现大屏和轻薄化趋势。华引芯 Mini&Micro-LED技术研发负责人尹磊博士表示,做嵌入式大屏是Mini LED的契机,OLED大屏成本更高;但是悬浮屏面临轻薄化的问题,以白光POB为主的情况下,背光模组大概是15mm,不被主机厂所接受。所以如何把Mini LED做得更轻薄,更美观也是厂商的一大挑战。
综合以上行家观点,我们可窥见:
1)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贴近消费电子,导致车企对成本敏感度的提高,供应链需要有更快速响应速度和成本优化方向,Mini LED背光上车方案的优化有望借鉴TV路径;
2)Mini LED背光上车另一个挑战来自于车企与供应链之间的信任度,其中包括技术的成熟、成本优化及品牌产品的认可度,需要有一段建设的时间。
3)不过,Mini LED背光可靠性优势,在中仪表屏、中控屏应用具备竞争力。
那么,Mini LED背光供应链真实进展如何?在不同环节技术方案有何优化?各车企品牌之间的策略是什么?《2024Mini LED背光与车用调研白皮书》正在调研中,将携手华源智信、东山精密、瑞丰光电、凯格精机、兆驰半导体、兆驰光元、京东方华灿光电、新益昌、华引芯、天电光电、盟拓智能科技等不同环节领军企业对“车用LED市场趋势”展开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