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智能”大热,何时能够加入我们的生活?

  • 4小时前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11月11日,我国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天工开源计划”,将陆续将本体、数据集、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成果面向行业开源开放。让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可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加速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人类生活。

而在地球另一面,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表示,特斯拉正在改进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设计,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目前Optimus已经在工厂里执行一些任务,其能力范围正在迅速扩大。目前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如何改进Optimus的设计,使其易于制造并匹配复杂的供应链,从而实现量产。

面对如此密集的利好催化和高昂的开发热情,人形机器人距离商用化,乃至真正“融入”人的生活还要多久?

01、商用化进程任重道远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是一个稳步递进的发展历程,要从专业化场景到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拓展和广泛应用。

相较于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突出的特点是通用性,尤其适用于应对环境多变复杂、工作任务繁琐及高度强调人机协同合作的应用情境。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策略在于让机器人在坚实的硬件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动态加载各垂直领域的大模型

技术方面,当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挑战在于算法智能化的持续增强,这需要将算法从特定场景的过拟合状态推广至更广泛的通用场景。其中,千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是人形机器人产品爆发的核心“燃料”,而更高级的算法和更少幻觉更强能力的AI是助力人形机器人“学习”的引擎。

硬件方面,机器人关键组件的基础性能仍需时间来进一步提升。预计随着关键零部件性能的增强、机器人本体结构的持续优化,人形机器人将在3到5年内实现在智能制造、智能仓储等通用场景的应用。

应用方面,近期人形机器人正从商用服务领域起步,诸如酒店接待、商场引导、公共服务等场所,利用其独特的人形设计和智能交互功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为商家带来流量从而产生商业价值。中期,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实践检验,人形机器人将逐渐渗透到灾害救援、极限环境作业等高难度、高风险等特种应用领域。中远期,随着技术、成本的持续稳定,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制造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最后,在技术稳定、成本控制、安全隐私保障都成熟后,人形机器人步入家用消费市场,承担起陪伴、教育、家务等多种角色。

02、机器人何时能够加入我们的生活?

从《哆啦A梦》到《机器生活》,许多人都会憧憬一个私人定制的“机器管家”,梦想着机器人融入家庭生活,甚至成为家庭的一份子。然而,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普及应用的水平。为了实现与环境的自然交互,人形机器人必须具备高精度的多模态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此外,它们还需要能够自主决策和规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这要求机器人拥有先进的智能算法和学习能力,但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还存在局限。同时,人形机器人在手脚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也面临挑战,这限制了它们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

技术“通关”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硬件,而是转向进入场景的难易程度、用户体验、智能水平和效率等方面。目前,众多制造商的积极参与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涵盖了从人工智能软件、核心组件到机器人本体的生产,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经历着创新和突破。展望未来,技术的持续进步、产品成本的降低、功能的广泛适用性提升以及商业应用的逐步实现,这四大关键因素将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成熟的市场阶段。

至于将机器人视为“家庭的一部分”,目前已有部分人形机器人在家居环境中进行测试。但从多方面要素的成熟度来看,预计还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人形机器人才可能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人形机器人在于把人从重复和高危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为人提供更高效、更稳定、更优质的服务。未来,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已经不是野望,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作者:王鹤迦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人工客服
(售后/吐槽/合作/交友)

相关资讯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查看全部20条内容